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敢不敢斗爭、能不能斗爭,是檢驗黨員干部黨性修養(yǎng)的“試金石”。
年輕干部是社會的脊梁、民族的棟梁,更是社會發(fā)展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年輕是一筆財富,更是成長成才不可多得的“黃金時期”,需要壓擔子、磨性子、練膽子,用好斗爭歷練這塊“磨刀石”,成為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刀鋒戰(zhàn)士”。
古人云:“斗則得,服則失。” 回首我黨百年奮斗史,無數(shù)次證明了如果沒有敢拼敢闖敢試敢干的斗爭精神,就不可能涉過險灘、奪下隘口、殺出血路,突出重圍,贏得勝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賡續(xù)精神血脈、傳承斗爭精神,年輕干部首當其責、責無旁貸。
年輕干部有朝氣有干勁有活力,但也存在經(jīng)驗不足、易沖動等缺點,更有個別年輕干部過分愛惜自己的羽毛,生怕觸及“燙手山芋”,把基層“鍛煉”當成了一線“渡金”,愛干出成績的巧活,不愿干利長遠、出成績慢的細活,投機取巧,不碰問題、不觸矛盾、不拔釘子,缺乏斗爭意識,非但不能推動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更不可能真正成長成才。
俗話說:“人到事中煉,刀在石上磨”。年輕干部想要淬火成鋼。就必須到基層去歷練,到一線去了解民情民意,感知群眾冷暖,了解群眾的訴求,找到民生發(fā)展真正的難點和痛點,在吃勁的崗位上,在急事難事上正品行,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長本領,到工作開展不動的地方去提能力,在斗爭中磨煉,在斗爭中成長。
當然,賡續(xù)斗爭精神,不是莽打莽撞,逞匹夫之勇,而是要學會斗爭本領。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斗爭經(jīng)驗,從紅色故事中汲取斗爭偉力,厚植頑強拼搏的斗爭精神,把握斗爭規(guī)律,掌握斗爭進程、判斷出招時機,找準靶心、一擊即中,將斗爭藝術學深悟透,才能更好應對前行道路上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zhàn),才能在斗爭路上所向披靡,勇往直前,成為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先鋒戰(zhàn)士”。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基層是年輕干部成長的沃土,斗爭歷練是成長的“磨刀石”,唯有反復磨煉、不斷淬煉,練就敢于啃“硬骨頭”斗爭意識,善于“涉險灘”斗爭本領、勇于“闖難關”斗爭魄力,在基層淬煉、在實踐中提升、在斗爭中成長,才是年輕干部的“成才秘籍”。(王鳴鏑)
責任編輯:楊彥婷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wǎng)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wǎng)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wǎng)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