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收入是生存之本,是民生之源。主題教育要求“踐行宗旨為民造福”,而為民造福的一個直觀體現,就是要把收入提上去、讓“錢袋子”鼓起來。只有“腰包”鼓起來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才會更有底氣。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海南時囑托,“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讓老百姓過好日子上。”無論是推動自貿港高質量發(fā)展,還是推進共同富裕,都需要先把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把“蛋糕”做大切好,讓老百姓共享發(fā)展成果,也正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重要實踐指向。從數據上看,2018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79元;2022年,這一指標達到30957元,收入不斷攀高。就拿今年一季度數據來看,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70元,同比名義增長4.7%……這一個個數據,是海南踐行宗旨為民造福的有力見證。
為民造福,貴在增收有道。海南居民收入逐年穩(wěn)步遞增,原因何在?密碼就藏在一個個民生實踐中。比如,狠抓產業(yè)培育,以??谑惺┎璐鍨槔?,在政府支持下,當地依托特色資源,發(fā)展石斛產業(yè),配以生態(tài)旅游,點“石”成“金”,鼓了百姓腰包,產業(yè)興了,群眾增收的底子更硬實了;再如,堅持就業(yè)優(yōu)先,通過就業(yè)驛站、援企穩(wěn)崗等措施,千方百計穩(wěn)就業(yè),把自貿港政策紅利釋放帶來的經營主體激增和投資項目建設加快轉化為更多高質量就業(yè)機會;再如,鼓勵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借助旅游消費優(yōu)勢,培育夜經濟、數字經濟等新亮點,為群眾增收拓寬空間;又如,下大力氣解決房價、菜價等民生之痛,強化兜底保障,切實減輕群眾負擔……從健全工資增長機制,到完善分配制度,再到培育發(fā)展新產業(yè)、新業(yè)態(tài),一系列舉措確保了居民收入與經濟發(fā)展同步增長。
紅紅火火的好日子只有新起點,沒有終點站。持續(xù)推進百姓收入增長,就要落實好新發(fā)展理念,在高質量發(fā)展中把“蛋糕”越做越大。為此,要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政策落地,充分釋放政策紅利;扭住產業(yè)這個關鍵,全方面、多渠道推動產業(yè)蓬勃發(fā)展,不斷擴大就業(yè)空間;加強重點群體就業(yè)幫扶,著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yè);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措施,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讓百姓共享海南自貿港發(fā)展成果,讓錢袋子更鼓、日子更紅火。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當以開展主題教育為契機,自覺砥礪初心使命,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努力打造更多貼心可感的民生成果,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足、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
在三亞火車頭萬人海鮮廣場,商戶向消費者展示鮮活的紅龍蝦。海南日報記者 王程龍 攝
一天能賣200杯冰粉,收入近千元
??谛侵菀故?ldquo;95后”攤主李健盟——
他的增收“契機”,是“夜太美”
海南日報記者 郭萃
在夜市擺攤賣冰粉,一天最多能賣200杯,收入近千元,這讓擺攤創(chuàng)業(yè)的“95后”小伙李健盟感到既驚喜又滿懷期待。
5月9日,下午5時許的??诃偵絽^(qū)星州夜市內,各攤主已陸續(xù)到位,李健盟在進行開市前的最后準備。
“五一”期間,??谝菇洕掷m(xù)迸發(fā)活力,海大南門夜市人氣十足。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隨著夜色漸濃,夜市變得熱鬧起來。“您需要什么口味的冰粉?椰奶是我們的特色。”在自己的冰粉攤前,李健盟正忙著招呼客人。雖然剛來星州夜市擺攤不到兩個月時間,他已經擁有不少穩(wěn)定的客源。
“不但收入上得到保障,還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每天大家都激情四射,活力滿滿。”李健盟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2021年大學畢業(yè)后,李健盟選擇在北京從事互聯(lián)網行業(yè)工作。一年后,他辭職回到???,選擇以越來越火的夜經濟為契機,在夜市擺攤創(chuàng)業(yè)。
“擺攤是一種低成本的創(chuàng)業(yè)模式。”李健盟非??春脭[攤的前景,他覺得這種方式對一些資源相對較少但想干事的年輕人而言十分友好。
從??谖飨镆故械叫侵菀故?,大半年的擺攤過程中,李健盟發(fā)現,不管是擺攤的人還是攤上的產品都越來越年輕化,大家都在不斷提高擺攤的“調性”。
不滿足于簡單地擺攤,有“調性”的李健盟還將互聯(lián)網思維注入“擺攤大業(yè)”中,迅速組建了一個團隊,擴大擺攤規(guī)模,從1個攤位擴大到現在的3個攤位,銷售品類也從冰粉增加到椰子冰激凌和手沖咖啡。
與此同時,李健盟還引導團隊通過直播擴大影響力、吸引消費者。“我們的直播間粉絲量已增至3萬。”團隊成員之一的李娟每天都會通過直播間分享美食,讓大家“云”逛夜市。
如今,這個找準方向的年輕團隊,正在夜市的煙火氣里迅速成長。
李健盟告訴記者,他們正在籌備開辦一個寫字樓咖啡館,“既可以在工作日滿足寫字樓用戶群體的需求,也可以對夜經濟起到有效補充。”李健盟說,在夜市攤位方面,接下來他們計劃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加入,不斷擴大擺攤規(guī)模。
(海南日報???月10日訊)
返鄉(xiāng)當“管家”,吃上“旅游飯”
瓊海路坡餐敘特色餐廳經理王小沈——
她的增收“名片”,是“國際范”
海南日報記者 陳子儀
初夏的瓊海博鰲鎮(zhèn)南強村,已是綠意醉人。一間間古樸的民居掩映在檳榔林和椰子樹下,青磚古道曲徑通幽,三三兩兩的游人不時停下拍照“打卡”。
在南強·大路坡美麗鄉(xiāng)村的花田邊上,一家充滿海南熱帶田園氣息的餐廳里熙熙攘攘,游客圍桌而坐,席間飄來陣陣香味。
“每天都有游客來村里玩,店里的生意好著呢。”路坡餐敘特色餐廳經理王小沈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在萬寧和樂鎮(zhèn)六連村,村民在為養(yǎng)殖的蛋鴨投喂飼料。海南日報記者 王程龍 攝
南強村是博鰲有名的華僑村,早期的南強村一直以農業(yè)生產為主,村民主要種植橡膠、檳榔等熱帶經濟作物。早些年,由于務農收入微薄,進城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轉折發(fā)生在2017年,南強·大路坡美麗鄉(xiāng)村一、二期項目啟動建設,餐廳、花海、客棧、書屋、酒吧等配套設施陸續(xù)建成。鄉(xiāng)村旅游業(yè)的發(fā)展,為當地百姓提供了就業(yè)增收的機會,甚至吸引一部分年輕人返鄉(xiāng),王小沈便是其中之一。
在上海就讀酒店管理與服務專業(yè)的王小沈,畢業(yè)后曾在上海工作近4年。“起初,留在上海是因為大城市的機會多,也有適合自己專業(yè)的崗位,沒想到,回到家鄉(xiāng)后也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fā)揮所長。”王小沈說,剛入職路坡餐敘特色餐廳時,她還是個餐廳主管,依靠著專業(yè)的管理知識和豐富的服務經驗,不到兩年時間,她已經晉升為經理,“現在的收入和在上海時差不多”。
“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我們接待了不少‘國際朋友’。”王小沈說,當時有不少外國參會嘉賓到路坡餐敘特色餐廳“打卡”,為了做好外賓的接待服務,包括王小沈在內的所有餐廳員工都進行了相關培訓。
“在外賓到來前,餐廳會及時對接了解客人的飲食習慣,并有針對性地調整菜品,這也得到了國際友人的一致好評。”王小沈說。
如今,每逢節(jié)假日,路坡餐敘特色餐廳的餐位總會被提前預訂一空,今年“五一”假期也不例外。“隨著海南鄉(xiāng)村旅游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餐廳會越來越火爆,我們的日子也會越過越舒心。”對于未來,王小沈信心滿滿。(本報博鰲5月10日電)
10畝豇豆地,畝產增收1000斤
三亞豇豆種植戶洪良忠——
他的增收“秘籍”,是“科技派”
海南日報記者 黃媛艷
“在‘博士村長’團隊的指導下,今年我們又迎來一個豐收年。”5月10日,提起這一季的豇豆種植,三亞崖州區(qū)臨高村豇豆種植戶洪良忠笑著說。
在三亞崖州區(qū)城西村,“博士村長”團隊成員(右一)在田間與農戶溝通豇豆種植經驗。海南日報記者 王程龍 攝
洪良忠在臨高村郎芒田洋有10畝豇豆地,每年冬春季節(jié),豇豆種植是老洪一家的主要收入來源。2022年,三亞崖州區(qū)推出“博士村長”項目,以科技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在“博士村長”易克賢團隊的指導下,洪良忠在自家田里全面實施豇豆農藥化肥減量技術,產量明顯提高,豇豆品質有效提升,每畝產值可達2.3萬元。
“我種了一輩子豇豆,科學種植讓我嘗到了更大的甜頭。”洪良忠說,受益于“博士村長”團隊推廣的新技術,10畝豇豆采摘期提前10天,畝產增收1000斤,因高品質每斤收購價增加1元,農藥減施一半以上。
“近年豇豆薊馬、斑潛蠅、枯萎病等病蟲害發(fā)生較為嚴重,農戶存在盲目施藥現象。我們集成了病蟲害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植物誘導免疫和科學用藥等綜合防控技術,在減肥減藥節(jié)約成本的同時,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保護環(huán)境,讓農戶切實受益。”“博士村長”易克賢團隊成員張起愷說。
認真學習農藥化肥減量技術后,洪良忠在地里搭起防蟲網、鋪上地膜、掛起粘蟲板,按指導有序施灑葉面肥、土壤改良劑、食誘劑、復合微生物菌肥等,一套“組合拳”出擊后,地里的病蟲害明顯減少。
在陵水隆廣鎮(zhèn)五一村荔枝種植基地內,農戶采收荔枝,喜笑顏開。海南日報記者 王程龍 攝
“今年2月是豇豆上市的旺季,當時周邊同期種植的豇豆因為病害原因都已經罷園。”洪良忠透露,得益于科學管理,自家的豇豆地一直采收到四月份,采收時間明顯延長,為他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
相比以往愁賣、怕檢測,今年,洪良忠的豇豆成了收購商眼中的“寵兒”,送往批發(fā)市場的豇豆往往在短時間內被搶購一空,價格也高出不少。“因為豇豆品質好,收購價格最高能達到6至8元一斤,周邊的農戶都主動跟我學習種植新技術。”洪良忠自豪地說。
采收時間增加、收購價格增加、畝產增加、化肥農藥減少,在“三增一減”中,洪良忠喜獲“豇豆財”。
(海南日報三亞5月10日電)
原標題:讓鼓起的錢袋子裝滿更多獲得感
責任編輯:韋曉凡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