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位于陵水新村鎮(zhèn)海邊的海南疍家博物館。海南日報記者 王程龍 攝
文\海南日報記者 王迎春
陵水黎族自治縣新村港畔,形似“疍家帽”的海南疍家博物館吐納著大海的氣息,海風吹來悠揚的疍歌,串起疍家人世代耕海的文化記憶。市民游客穿過展廳之門,就能走進那悠然的疍家歲月。在延續(xù)了數千年的農耕國度里,疍家人以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創(chuàng)造了一份豐厚且獨特的中國水上文化遺產。
海南疍家博物館展廳一角。海南日報記者 王程龍 攝
近日,坐落于新村鎮(zhèn)潟湖水岸的海南疍家博物館開館,這是全國首個以疍家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在該館主展廳中,以“浮槎南海、水上疍家”為主題的海南疍家歷史文化陳列展正式亮相。陳列展分為“源流篇”“風情篇”和“天下篇”,以展演融合、展游合一的方式,講述呈現了海南疍家的源起和發(fā)展過程,疍家生存方式、民俗風情和新貌,以及各地水上族群文化等內容。360件(套)文物展品、大型展演裝置、智能互動項目……這座臨“海上村落”而建的博物館,為觀者展示疍家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也讓走向遼遠的疍民重返精神原鄉(xiāng)。
游客在參觀海南疍家歷史文化陳列展。海南日報記者 王程龍 攝
誕生
自遠古來,自強不息
初入館內,置身于以“漲海推舟、百舸爭流”為主題的序廳,三折幕大屏將一卷卷潮起潮落的疍家生活圖景鋪展開來。左側的闖海雕塑頗具動感,藝術化呈現疍家人劈波斬浪、團結無畏的瞬間。穿過門,主展廳以藍色為主色調,濃郁的海洋氣息撲面而來,疍家歷史文化巡游就此開啟。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第一部分“源流篇”——誕生南海,講述了海南疍家的來源及發(fā)展。觀者可循著史前至明清的時間線,探尋疍家人繁衍生息的脈絡。
遠古的疍家先民篳路藍縷,開啟了耕耘大海的序曲。眼前,微縮復原版的舊石器時代落筆洞人生活場景,展示處于萌芽期的海南海洋文化。來到新石器時代,一幅立體地圖以考古發(fā)掘的貝殼墻為底,環(huán)海南島的貝丘遺址分布其上,陵水、三亞一帶因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海生動植物資源豐富,貝丘遺址數量眾多。
先秦百越時期,海南島是西甌、駱越分支所在地,他們是海南疍民的祖先,既有“離耳”“雕題”“儋耳”等百越族群的特征,也有珠貝舟楫、捕魚嗜鮮等海洋文化特征。
如何讓先秦疍家傳說變得更有趣?透明展板上的《山海經》《博物志》等內容皆可考證,光影裝置播放獨木舟、樹皮衣等畫面,觀眾可以在觸摸屏上根據提示圖案繪魚鱗紋,加深對雕題等風俗的感受。
秦漢至南北朝,隨著社會變遷,不斷有人來到海南成為疍民。大秦孑民、南越遺民、儋耳珠崖、鮫人采珠、盧亭戶……5根竹簡造型的柱子矗立,分別記載著不同時期疍民的形成及稱謂。
繼續(xù)沿著時間線游覽,隋唐宋元是歷史上疍家發(fā)展較為重要的時期。隋唐時,嶺南疍民始見于史籍,宋代出現了第一個主要名稱——“蜑(疍)戶”。宋元兩代,朝廷設專司管轄疍民,蜑兵運糧、烏蜑采珠是當時疍民的境遇。除了文獻資料,繪畫、木刻等藝術品,再現了《過陵水詩》、“崖門海戰(zhàn)”等精彩瞬間。
海南疍家博物館展出的木船舵。海南日報記者 王程龍 攝
從漢至元,采珠一直是朝廷加于疍民的沉重負擔。展廳一隅特別設置了這一主題的沉浸式投影影院,觀眾可站在船頭,跟隨采珠者“潛”入海里。“不僅感受到了與海搏擊面臨的兇險,還了解了古代疍民采珠的高超技藝。”游客王明希體驗后說。
明清時期,疍民被削除賤籍,獲準上岸生活。他們有的和漢族、黎族雜居,有的加入朝廷水軍,參與抵御???。同時,疍民足跡遍布各處港灣、河口,其活動范圍明顯擴大。展廳內,清人鄭一嫂帶領疍民抗英的事跡被創(chuàng)作成系列藝術畫,結合征集到的鐵炮等文物,展現了疍民的愛國情懷。
疍家人使用的渡水葫蘆。海南日報記者 王程龍 攝
生存
疍在天涯,耕海牧漁
世代生活在海上的疍家人,形成了區(qū)別于陸地居民的習俗。以“疍在天涯”為主題的第二部分“風情篇”,無疑是整個陳列展最為精彩和鮮活的部分。該篇通過大量的藝術造景、仿真模型、互動裝置、實物文物等,生動展現了海南疍家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習俗。
海南疍家博物館展出的疍家漁船模型。海南日報記者 王程龍 攝
“太逼真了!好像真站在漁排上。”踏入第一單元“向海而生”的空間內,展廳地面局部抬高,只見腳底下“木板”搭起縱橫交錯的“網格”,數十條“魚兒”在水中暢游,原來這是地面LED屏營造的虛擬網箱,使觀眾仿佛漂浮于漁排之上,體現了疍家親水的文化特色。
一旁,經做舊處理的漁排浮屋分區(qū)明顯,包含前庭、前屋和后室,屋內擺放著不少疍家人的老物件,充滿生活氣息,呈現了陵水疍家水上居住、水下養(yǎng)殖的獨特景觀。
繼續(xù)往前走,以漁為生的圖景在眼前鋪開。船是疍家人的立身之本,疍家人造船作舟歷史悠久。鋸、斧、鑿、墨斗、刨子……展柜中各式各樣的造船工具頗具質感,帶著歲月留下的痕跡。現場有捲蓬艇、機船、燈光船等多種舟船模型,還有等比例還原的木船框架。造船的人員、工序及開船禁忌習俗等介紹十分詳盡。
耕海牧漁,是疍家人生活的奔頭。手工編織的魚簍和漁網、大小不一的魚鉤和螺叉、木質水斗、魚標燈……透過一件件展品,可以看出海南疍家人的勤勞與智慧。其中,由一個瓷碗和四個螺殼制成的“叮當碗”造型別致,引得許多觀眾駐足觀賞。
制鹽和海上運輸,也曾是海南疍家人的生計與工作。綜合信息臺和制鹽工具,展示出古法制鹽工藝特點。自半空垂下的幕布上,呈現了疍民使用牛車在淺水灘涂之間運輸人員和漁獲的海上奇景,這也被稱為“牛車渡”。
此外,部分疍民還參與筑堤圍墾造田、種植水稻等農耕活動,婦女有的以紡織為業(yè)。現場展出了卷線機、竹梭、木尺等紡織工具。
便于攜帶出海的木枕。海南日報記者 王程龍 攝
棲居
人生如歌,曲韻悠長
生于江海,居于舟船,是人們對疍家人棲居方式的第一印象。參觀“風情篇”第二單元“濱海而居”,觀眾會發(fā)現,疍家人居住空間的演變,先后經歷了水上船只、臨水窩棚、陸地樓房三個主要階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轉角處,月光的投影烘托著寫意的展示場景,疍家艇和疍家棚映入眼簾,船頭、屋外的親人相依偎,仿佛在訴說著疍家人在海上漂泊的不屈與頑強,以及對家的牽掛與思念。
“現在港灣里已經見不到這種疍家棚了,博物館的這個還原度很高,讓我想起了童年時光。”新村疍家人鄭玉琴望著眼前的房屋造景,十分感慨。館內的許多場景勾起了她的回憶。
移步換景后,空間變得開闊,布展者以中心展島的方式,運用多種展陳手段,立體呈現疍歌、服飾、節(jié)慶、婚禮、美食等疍家特色民俗文化。
疍家人重視春節(jié)、端午節(jié)、元宵節(jié)等節(jié)日,在節(jié)日慶典上,疍家人仍保留著游神、拜祖、祭海等習俗。除了圖文介紹,展館空間中還設置了舞獅、飛龍等藝術裝置,以寫實或寫意的方式,展現疍家節(jié)慶活動中的特色文化元素。
現場關于疍家水上婚禮的造景十分“吸睛”,布展人員將盛大的“花艇迎新 對歌傳情”場面搬到觀眾眼前。船頭的新娘戴著頭冠,十分俏麗,觀眾可穿行于花艇間,感受水上婚禮的獨特和浪漫。
而船邊的幾座“人生舞臺”,依托現代藝術裝置和舞臺化展示定格人生片段。從天真無邪的孩童時期,依戀家人,到長大遇到心上人歡喜雀躍,再到出嫁前夕,姑嫂姐妹“哭嫁”“嘆家姐”,不舍家人,最后新娘上船出嫁,開啟人生新階段。這一系列場景視覺效果強烈,也在提醒著觀眾,許多文化現象正在消失。
白啰調、嘆家姐調、咕哩美調、木魚詩調……“疍歌”又稱“咸水歌”,是疍家人的情感載體,已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疍家人想好日(子)呀過,下到海南呀離開故鄉(xiāng),捲蓬艇子過海過洋,受海上呀幾多風呀浪……”婉轉動聽的疍歌傳入耳中,今年63歲的郭亞清在游覽時回憶起海上生活,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來。原為陵水新村疍民的他,在過去30多年間和妻子定居于三亞海邊漁村,疍歌承載著他內心深處的鄉(xiāng)愁。
另一旁,“疍歌悠悠”虛擬演唱舞臺人氣火熱,觀眾站在指定位置,抓舉屏幕中的虛擬話筒,再選擇疍家帽或裹頭巾等裝飾,就能披著月光游蕩于水上,體驗錄制一首歌謠。
除此之外,現場還有多種互動方式。比如,觀眾可以點擊數字屏幕,按照提示操作,調動視、聽、觸等感官系統(tǒng),體驗“烹制”氣鼓魚粥、疍家糕、蠔蠣煎海鴨蛋等疍家美食,或通過玩問答游戲了解疍家的食之禮儀。
足跡
疍行四海,胸懷天下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許多疍家人上岸居住,置產興業(yè),告別過去浮生江海的漂泊日子,過上安定幸福的新生活。部分疍家人在聚居地創(chuàng)新發(fā)展文旅產業(yè),水上人家續(xù)寫傳奇。
在第三單元“疍家新貌”展區(qū),幾個大型現代藝術裝置構筑空間,展示新時代疍家新氣象。半圓“貝殼式”展墻展現了上岸定居疍民村落和疍民學校的發(fā)展變遷,另有展墻展現疍民保衛(wèi)海疆的傳統(tǒng)。
場館內,深海網箱的空間裝置,體現了疍家漁業(yè)養(yǎng)殖從淺海走向深海,產業(yè)轉型升級的發(fā)展路徑。同時,布展人員利用纜車VR技術裝置、LED屏幕和數字沙盤,讓觀眾縱覽疍家風貌,了解陵水疍家文化旅游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以及該文化旅游區(qū)如何與南灣猴島等旅游景點互聯互通,使海南疍家博物館成為疍家文化旅游宣傳中心與文化樞紐。亮點紛呈的展陳內容向觀眾遞出陵水疍家文化這張閃亮的名片。
除了中國疍家,世界上還有不少水上族群世代過著“以水為田、以舟為宅”的生活。第三部分“天下篇”——疍行四海,讓觀眾領略水上文化的遼闊。
有別于第一、第二部分沿展線參觀的方式,這部分內容適合觀眾采用多屏交互查詢和沉浸式數字體驗的方式參觀,你可以坐下來,借助現場設備慢慢了解世界各地水上族群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tǒng)。從嶺南疍家、福佬疍家、客家疍家,到巴瑤族、洞里薩湖居民、岡維埃水村等,在場館里,你也可以一覽世界水上族群風俗風貌,一邊觀展一邊學知識、增見識。
延伸閱讀>>>
展品一覽
目前館內共設置了28個展柜,共展出360件(套)展品。其中標本類20件(套)、服飾類60件(套)、民俗類200件(套)、歷史文物類80件(套)。
打卡指南
開館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后停止入館)每周一閉館
地點: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新村鎮(zhèn)疏港大道
公車線路
?、俪俗?0路公交車至碼頭路口公交站,步行700米即到
?、诔俗?1路公交車至南方電網公司公交站,步行600米即到
預約方式
海南疍家博物館實行實名制(分時段)預約參觀,個人觀眾可通過海南疍家博物館微信公眾號預約
責任編輯:郭微微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