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艷玫
圖\海南日報記者 王程龍
“衣食住行”,衣為首,服飾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漫長的歲月里,勤勞的人民用智慧和技藝,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服飾文化,表現(xiàn)出鮮明的地域特色。
靠海而生,以船為家的疍家人,獨特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服飾文化。衣著斜襟衫、腳穿寬褲筒、頭戴海笠帽……多姿多彩的疍家服飾展示著疍家文化,訴說著悠悠的歷史歲月。
一位身著傳統(tǒng)服飾的疍家婦女。
疍家服飾頗顯海洋特色
“魚多多,蝦大大,豐收返去就是過癮;蟹多多,螺大大,阿爸阿媽最精神……”近日,在海南疍家博物館開館儀式上,來自陵水新村鎮(zhèn)漁民小學的學生們表演疍家歌謠《我們疍家人》。清脆的童聲唱出了疍家人勤勞、勇敢的特質和海上豐收的喜悅。
兩位疍家婦女展示疍家嬰兒花色背帶。
除了動聽的歌聲,孩子們身上穿的疍家服飾,也吸引著觀眾的目光。疍家人鄭石彩看得津津有味,時不時還掏出手機拍照,分享給家人朋友。在重要的節(jié)日里,鄭石彩也會穿上疍家衣,對她來說,這不僅是一件衣服,還是疍家人的象征,代表的是疍家的文化。
鄭石彩介紹,疍家傳統(tǒng)服飾為闊大袖口、寬短褲腳的黑布斜襟樣式。上衫合體,袖口寬大,褲子寬而短,長度及于足踝之上,疍家女還會在外衣之上再穿上一個深色系的圍兜,便于保護衣物不受污損。
如此設計,是出于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疍家人形成了具有海洋特色的服飾文化,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出他們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群體性格和審美個性,也為海南本土服飾增添了光彩。
疍家傳統(tǒng)服飾通常以藍黑兩色為基調,結婚時疍家人同樣喜歡穿寓意喜慶的紅色。家人會以制作疍家衣的布匹為嫁妝來贈予女兒,按照以前的習俗,每個疍家出嫁女,都會送六尺衫布。她們會將衫布嫁妝制成紅色的婚衫和有花邊的裙子。
布料方面,疍家傳統(tǒng)服飾較為常用薯莨布(香云紗)、大成藍、紅(黑)云紗、十丈烏、紅墨烏。其中,用薯莨布制作的衣服適宜四季穿著。“以前生活艱難,用來做衣服的布料非常珍貴,普通家庭的疍民一般只穿著薯莨布衣服。”鄭石彩說。
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改善、思想逐漸開放,單調的款式已不能滿足人們對著裝的要求,緊身褲、踩腳褲、一步裙、窄腳褲等色彩豐富、造型各異的服裝開始日漸被新潮的疍家女子所接受。
疍家服飾配飾精美多樣
疍家婦女頭上佩戴的魚形頭飾。
“雙節(jié)”假期,海南疍家博物館游人如織,大家的笑臉定格在巨型的“疍家帽”前。整個博物館共分為4個場館,每座建筑平面呈圓形,立面呈“編織”效果,形似4頂“疍家帽”,矗立在新村港畔。
提到疍家服飾,“疍家帽”是個繞不開的話題,疍家人一年四季都喜愛戴這種上高下寬的筒式竹編斗笠。據了解,疍家帽用竹篾竹葉做成,直徑約40厘米,帽檐下垂約5厘米,帽頂呈六角形,外涂海棠油作為“疍家帽”的保護層,使其不進雨水,避曬防雨兩相宜。
疍家女子一般還給斗笠配以彩色膠絲及貝殼珠粒編就的四耳笠?guī)?,緊系帽帶之后。該做法不僅使斗笠不易被吹落,而且還能起到裝飾美觀的作用。戴上疍家帽,再輔以黑順的馬尾辮,疍家女子更添容顏的秀美。
在節(jié)日喜慶盛裝時,她們還會系上精致講究的銀腰帶,以示隆重。如今,在海南沿海地區(qū),不僅疍家人,其他百姓也愛佩戴這類筒式竹笠。笠?guī)в杉t、橙、黃、藍等彩色膠絲配上貝殼珠類編織而成,佩戴時笠?guī)Ю沼谙掳吞帯?/p>
結發(fā)髻是疍家女特有的標志之一,清代詩人李文藻在《迎春》里寫道:“春在東山山上頭,鳥啼草綠夾鳴騶”,說明沿海一帶疍家人結發(fā)髻現(xiàn)象普遍存在。海南疍家人束發(fā)髻也有自己的獨特風格,三亞、臨高一帶的疍家女子多梳田螺狀的發(fā)髻,還喜歡插上銀簪等飾物。
干活時,疍家女習慣在頭上包一塊方格花紋的夾層方布,一角突出前額,一角垂于腦后,疍家俗稱“豬嘴”,方巾的左右兩角交結于下頰。這種裝束打扮,利于海上作業(yè)和遮蔽風日,便于步灘涉水和漁業(yè)勞作。
心靈手巧的疍家女性還擅長制作各種生活所需的用品,如嬰兒背帶。嬰兒背帶的圖案十分豐富,做工精湛,除了在背帶的主體位置繡制紋樣,在背帶口、背帶腳部位也繡滿圖案。“通常疍家女從懷孕初期就開始縫制背帶,一針一線中傾注了母親對孩子的愛。”鄭石彩說。
疍家服飾煥發(fā)新活力
疍家婦女的上衣和頭巾。
雖然平日里很少穿疍家傳統(tǒng)服飾,但是69歲的疍家人徐梅彩的衣柜里還珍藏著幾套,有幾件已經跟了她幾十年。“它們對于我的意義,遠超過一件衣服,承載了很多珍貴的記憶,會讓我想起過去生活在船上的日子。”徐梅彩說。
徐梅彩熱愛唱歌,登臺演唱疍家歌曲時,經常愛穿疍家服飾。有時遇到游客提出合影的請求,她總是爽快答應。“這是一個展示疍家服飾的很好機會,我當然愿意,希望有更多的游客認識疍家服飾,喜歡疍家服飾。”徐梅彩說,在她的熏陶下,女兒也成為疍家文化的傳播者,身著疍家服飾活躍在各大演出舞臺上。
如今,生活條件提高了,很多疍家人在岸上建了房子,并搬上岸生活,漸漸地脫下了疍家傳統(tǒng)服飾。慶幸的是,有很多人都在為保護和傳承疍家傳統(tǒng)服飾做出自己的努力。他們當中,有像徐梅彩這樣的普通疍家人,有返鄉(xiāng)致力推廣疍家文化的“90后”,還有雖不是疍家人,但將時尚設計融入疍家服飾,讓疍家服飾煥發(fā)活力的海南本土設計師。
“90后”郭玉光,是陵水疍家漁排協(xié)會會長,一直致力于為游客帶來豐富多彩的疍家文化體驗。他在自家的民宿里,打造了疍家陳列館,展示從各處收集而來的疍家物品,濃縮著疍家歷史及生產生活日常。
陳列館內,幾件鮮艷的疍家服飾尤為顯眼。“館內所有藏品都是從疍家漁民手中收集而來,這些背帶、頭巾、帽子等都是勤勞的疍家婦女一針一線制作成的,讓游客通過近距離觀賞,感受到疍家服飾之美,感受到疍家人的勤勞和智慧。”郭玉光說。
海南本土時裝設計師楊智凱把海南疍家人的生活環(huán)境及人文元素融入設計中,打造的“南海更路”系列服飾在2022年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期間展出。“系列服飾結合了疍家人的傳統(tǒng)服飾廓形及穿著習慣進行再設計,表現(xiàn)了更路簿上對島礁景象的描述。”楊智凱介紹。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設計師在保留原有樣式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賦予疍家服飾現(xiàn)代氣息,使之在創(chuàng)新中保留原有的韻味,同時也讓傳統(tǒng)疍家文化不斷傳承下去。
原標題:疍家服飾彰顯海洋特色 服章之美 美在文化
責任編輯:韋曉凡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