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忠
東坡在密州時,處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時期。他于熙寧七年(1074)從杭州通判改任密州太守,當年十一月到密州,熙寧九年(1076)十二月離開密州。東坡在密州生活了兩年,詞的創(chuàng)作十分活躍。
熙寧九年春天,東坡填了一首《滿江紅·東武城南》,東武是密州州治所在地,即今天的山東諸城。全詞如下:
東武城南(一作南城),新堤固、漣漪初溢。隱隱遍、長林高阜,臥紅堆碧。枝上殘花吹盡也,與君更向江頭覓。問向前、猶有幾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時畢。風雨外,無多日。相將泛曲水,滿城爭出。君不見、蘭亭修禊事,當時座(一作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滿山陰,空陳跡。
這首詞看上去很平常,難與東坡在密州寫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锋敲馈G皟墒资菛|坡自稱的“自是一家”之詞,在文學史上被視為東坡豪放詞的代表作,與傳統(tǒng)寫男女情戀、離愁別緒的婉約詞風格迥異?!督亲?middot;十年生死兩茫?!分械?ldquo;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被譽為千古第一悼亡詞,其后的悼亡詞,包括清代納蘭性德的《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等都不能超越。
熙寧九年,東坡共寫了三首春詞,除了《滿江紅·東武城南》外,還有《望江南·春未老》《望江南·春已老》兩首詞。《滿江紅·東武城南》再說“春已老”。詞中的“臥紅堆碧”“枝上殘花吹盡也”都暗示春天快過去了,花落葉敗。此前,超然臺新建,東坡興致甚好,情不自禁地說“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隨即便有了這首詞中所說的游春,這是他“趁年華”的具體表現(xiàn)。
《滿江紅·東武城南》這首詞題下有記:“東武會流杯亭。”相傳諸城有柳林河,出諸城石門山,流經(jīng)縣西北進入扶淇河。密州人于上巳節(jié)(即農(nóng)歷三月初三)在這里依舊俗舉行沐浴消災活動,流杯亭應在這里。文人風雅,流觴傳杯,題記說的“會流杯亭”表示東坡與朋友相會于此。
詞的上闋即景而生,敘說密州扶淇河畔的春天:城南新堤、河水漣漪、長林高坡、落紅綠草以及枝上殘花。東坡說得很平淡,春要歸去了,于是有“與君更向江頭覓”之舉,有“問向前、猶有幾多春”之問以及“三之一”的回答。“三之一”是說春天還余三分之一。
詞的下闋再問“官里事,何時畢”?東坡在密州時,雖然將打獵、飲酒之事寫得歡快無比,但實則生活艱苦。他在《后杞菊賦》中說因為沒有吃的,他這個太守和通判劉廷式循密州古城的廢棄菜園摘杞菊而食。杞菊枝葉又老又硬,滋味苦澀。詞里說的“官里事”,是指在當?shù)匦匏?、滅蝗災、治盜賊、救棄嬰等。東坡在上巳節(jié)與民同樂,故有“相將泛曲水,滿城爭出”的盛況。
隨后,東坡從上巳節(jié)的曲水流觴想到東晉王羲之與朋友的蘭亭雅集,“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東坡詞中說“當時座上皆豪逸”,社會名流相聚,眾人賦詩助興。王羲之寫下《蘭亭集序》,既寫雅集之樂,又感慨人生之悲,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東坡回憶起這件事,但并沒有借此直接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只說了一句“到如今、修竹滿山陰,空陳跡”,詞就戛然而止了。會稽蘭亭的茂林修竹應仍在,但王羲之與座上豪逸都已不在了。這可以用東坡所寫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作解。時光流逝,物是人非,他的敘事中隱含了勸人們惜春或珍惜年華之意。因此,這首看似平淡的游春詞,意在言外,其實很不平淡。
原標題:枝上殘花吹盡也 與君更向江頭覓
責任編輯:莫淼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wǎng)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wǎng)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wǎng)微博